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正文

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带动全球贸易强劲增长

发布时间:2018-02-05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7年,全球贸易强劲反弹,而且全球各区域贸易扩张的同步性为历年来少见。为此,国际组织纷纷大幅上调全球贸易增长率预测。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为3.6%,远高于该组织2017年4月份关于2017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为2.4%的预测,与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仅为1.3%的增速相比显著改善。展望2018年,尽管全球贸易前景改善,但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仍不容低估,受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影响,全球贸易增速将放缓至3.4%左右,略低于2017年。
  2017年上半年,受亚洲贸易好转和北美需求强劲的影响,全球贸易同比大幅增长4.2%,而2016年全球贸易则同比下降0.3%。其中,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和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2.1%和3.1%,发展中经济体的进口和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6.9%和5.9%。
  分地区来看,2017年上半年,全球各区域贸易扩张呈现同步性特征,为历年来少见。除了南美地区贸易增速保持基本持平外,其他地区的贸易同比增速均有所回升。其中,亚洲地区的贸易增长最为强劲,2017年上半年亚洲地区的进口和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8.9%和7.3%。而亚洲地区金融环境改善并趋于稳定,提振了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是影响亚洲地区贸易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比较而言,北美地区的贸易增速位居第二,2017年上半年北美地区的进口和出口同比分别增长了3.9%和4.9%;2017年上半年欧洲进口同比增长了1.2%,出口同比增长了2.6%;2017年上半年南美地区的进口同比增长了1.0%,出口同比下降了0.7%。此外,由于部分初级产品价格上涨,2017年上半年其他地区(包括非洲、中东和独联体国家)进口同比增长了2.5%,但出口同比仅增长0.1%,主要是由于全球对该地区石油和其他自然资源的需求仍然非常稳定。
  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对亚洲进出口贸易的拉动作用等因素,国际组织纷纷大幅上调了2017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其中,世界贸易组织(WTO)在2017年9月预测,2017年下半年全球贸易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2017年全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为3.6%,远高于该组织在4月份对2017年全年全球贸易增长2.4%的预测,与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1.3%的增速相比有显著改善,这是自2011年以来全球贸易增速首次超过3.0%。其中,2017年全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出口将分别增长3.0%和4.7%,进口将分别增长3.0%和5.1%。就2017年全球各区域贸易增长来看,依然是亚洲地区的出口增长最快,预计全年出口增长率为6.4%;其次是北美地区,其全年出口增长率为4.2%。此外,2017年全年欧洲、南美和中美洲的出口增长率分别为2.5%和0.5%,2017年全年其他地区的出口增长率为0.5%。同样,亚洲地区的进口增长也最为强劲,预计2017年全年进口增长率为5.8%。其次也是北美地区,2017年全年进口增长率为4.1%。此外,欧洲、南美和中美洲2017年全年进口增长率分别为4.0%、2.4% 和1.1%。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17年10月的经济展望报告中也预测,2017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增速为4.2%,比其在4月的预测值上调了0.4个百分点。
  从历史上来看,全球贸易增速一般约为世界经济增速的1.5倍,在20世纪90年代甚至是2倍多。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1:1水平左右,2016年下降到0.6:1。由此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增速与世界经济增速的这一比例将提升至1.3:1。
  展望2018年全球贸易走势,我们认为,尽管全球贸易前景改善,但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仍不容低估,预计全球贸易增速将放缓至3.4%左右,略低于2017年。WTO在2017年9月预测,2018年全球贸易将增长3.2%。其中,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和出口将分别增长2.9%和2.8%,发展中经济体的进口和出口将分别增长3.7%和4.1%。

  世界经济稳健复苏促进全球贸易增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维持了多年的低速增长。但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出持续复苏态势。为此,国际组织多次上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根据IMF在2017年10月预测,2017年全球约75%的经济体经济增速都将加快,为世界经济近10年来最大范围的增长提速,预计2017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为3.6%,其中发达经济体整体复苏趋于稳固,经济增速为2.2%;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4.6%,新兴经济体复苏尤为均衡,其中中国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较为突出。同时,IMF预测,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将加速至3.7%,为自2011年以来增长最强劲的一年。其中,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为2.0%,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为4.9%。世界经济稳健复苏将带动需求明显回升,从而推动2018年全球贸易持续增长。

  先行指标变化预示全球贸易止跌回升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是反映全球贸易的重要先行指标之一,通常能提前反映未来全球贸易的走势。由于需求下降与运能提升,BDI下跌趋势已延续多年,从国际金融危机前接近12000点的高位大跌至2016年2月11日290点的历史低位,此后便开启了反弹模式。2017年下半年以来BDI增势显著,2017年9月22日越过1500点,这也是该指数自2014年3月26日以来首次突破1500点大关。自2017年11月17日起更是创出连续18个交易日上涨的成绩,12月12日该指数报收于1743点,创近4年来的新高,这预示全球贸易将止跌回升。从BDI的分类指标看,除了代表大型铁矿石运输主力船型运价的BCI指数大幅上涨外,近期代表中小散货运输船型运价的BSI和BHSI等指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贸易保护主义上升阻碍全球贸易发展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收入增长缓慢、分配日趋恶化,部分欧美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质疑声增加,导致保护主义逐渐升温。美国曾是20世纪以来全球化的重要倡导者,但其目前经济政策却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保护主义倾向,不少国家也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除了关税壁垒、禁令和配额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外,出口鼓励政策、紧急贸易救助、政府采购优先权、政府补贴及本地化要求等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和措施层出不穷。
据WTO的统计报告,2017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共发生309项贸易保护措施,其中仅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就占了256项,平均每天就有1.4项贸易保护措施产生,为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G20成员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0%以上,这表明约有五分之四比重的全球贸易正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日益增长的反全球化情绪和民粹主义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使得各国采用限制性贸易措施,这将对全球贸易和产出产生负面的影响。

  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加快将深刻影响全球贸易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全面复苏,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明显加快。自2015年12月正式开启加息通道以来,美联储已经加息5次,并且在2017年10月宣布将缩减总额高达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以逐步收紧其货币政策,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缩表。并且,2018年美联储还将可能加息3次。同时,欧洲央行从2017年4月开始缩小每月购债规模,并在2017年10月表示,决定将从2018年1月起继续缩减每月购债规模至300亿欧元,并将持续至2018年9月,为逐步退出实行数年之久的宽松货币政策铺路。此外,虽然日本央行还在强调继续执行宽松货币政策,但是目前日本庞大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已开始缩水。由此可见,主要发达国家正在以不同的方式推动其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可以预期的是,一旦主要发达国家收紧货币政策,将带来全球流动性的持续收缩,带动跨境资本逐步向发达经济体的回流,并可能会引发全球资产价格和汇率的大幅波动,这将深刻影响全球贸易增长,由此产生的叠加效应影响不容忽视。

  非经济因素对全球贸易增长构成重要压力
  
过去几年里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欧美对俄的制裁等,都对全球贸易的正常往来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重大的干扰。从目前来看,世界范围内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及自然灾害频繁等,都可能会对经济活动造成破坏,进而影响全球贸易的持续增长。

  全球贸易规则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当前,WTO主导的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受阻,世界各国纷纷调整国际战略,积极构建新的自由贸易体系,试图通过双边或区域等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来改善贸易机制,为本国寻求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然而,在各国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各方利益协调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区域和双边平台遭遇到了重大挫折。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政府已经颁布了一系列行政令,其中最重要的两项与国际贸易有关,包括美国从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退出及美国颁布计划与加拿大和墨西哥重新就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条款进行谈判。显然,这给全球贸易规则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由此,各方对未来全球贸易治理应该如何推进的分歧进一步加剧,贸易规则标准提升的方向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全球价值链有望重构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30年,全球贸易平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并持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全球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于细化分工,形成了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合作格局。这种分工不但扩大了参与全球贸易的国家,让最不发达的国家开始了工业化进程,也极大地拓展了世界可贸易产品的规模和数量,开发出大量中间产品的贸易机会。
  但从目前来看,全球价值链有望得到重构。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贸易发展推动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也大幅提高了这些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能力,但出口对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开始逐步下降,这一特征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贸易下滑阶段显得更加明显,这些国家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意愿和能力也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推行制造业回归和再工业化战略,部分海外生产环节和进口商品被国内生产替代,也推动现有的全球价值链重构。伴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的逐步回暖,预计全球价值链也将形成新的格局。

  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增长较快,在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第一,服务贸易增长已经成为影响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2005年到2016年,全球服务贸易年均增速快于同期货物贸易增速1.5个百分点,而且有30%的货物贸易是由服务贸易所带动的。第二,服务贸易规模和占比提高较快。2016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达到23.5%,如果按增加值统计,目前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为50%左右。第三,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与服务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70%的比重相比,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明显偏低,表明服务贸易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服务化进程加快,将进一步释放服务贸易增长的潜力。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新的十字路口,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国际贸易新趋势正在形成,也将为经济全球化增添新动力。

  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制定
  
当前,全球贸易竞争正在演变成“规则之争”,成为新一轮全球化博弈的角力点。发达国家强调在全球治理中的领导权、高标准。新兴经济体则更强调合作,注重贸易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倡导建立适合本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贸易规则。在这场“规则之争”中,中国不能当旁观者和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和引领者,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中国发展利益。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新一轮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从双边、多边两个方面加快构建中国版本的自贸区网络,深化与自贸区伙伴的经贸合作。另一方面,中国也要以自贸区谈判为契机,通过更高标准的全球贸易规则,倒逼市场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整体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参与者。然而,由于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制造产业整体仍处于全球制造业链条的中低端。当前,全球制造业已进入更多维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竞争阶段,中国产业迈向中高端面临着严峻挑战。在中低端领域,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在中高端领域,发达国家牢牢把控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品牌质量稳占竞争高地,并在创新设计、关键技术创新、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掌握着话语权。中国应积极鼓励国内出口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调整产品加工模式,不断走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由单纯参与全球价值链向建立自己的区域及全球价值链转变,从整体上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推动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积极维护和稳步推进贸易自由化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贸易格局中愈演愈烈,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2016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遇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同比分别上升36.8%和76%,双双创下了新纪录,中国已连续21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2017年上半年,中国产品共遭遇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37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53亿美元。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应积极维护和稳步推进贸易自由化,维护WTO的主体地位,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切实保护中国企业权益,为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此外,中国也应积极探索通过双边、区域及单边的自由化来保持全球化的势头,遏制反全球化的扩散。

  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从长远来看,尽管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依靠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拉动,但“十三五”时期,对外贸易仍然是我国开放经济体系的重要驱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其稳定的发展和升级,无论是对扩大就业、增加国家税收,还是缓解资源能源约束和带动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中国在贸易规模上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进入了贸易大国行列,但离贸易强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应转变外贸发展模式,推进外贸加速升级,大力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推动我国从以数量扩张为主的贸易大国向提升质量的贸易强国转变。中国仍需加强“一带一路”建设,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使更多的国家更加公平合理地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同时也使我国经济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