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如何再造发展优势?
全球制造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当下,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竞争面临哪些变化,又当如何应对?在日前于广州佛山举办的由佛山市总商会主办,《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承办的2018中国制造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企业届代表各抒己见。
制造业向消费地集聚中企应加快全球布局
“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3D打印等为代表,中国正面临新一轮产业革命,并对全球制造业格局带来重大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许召元认为,中企应把握历史机遇,加速学习赶超先进制造业,并趋向消费者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产能。
在许召元看来,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低劳动力成本在制造业领域的重要性显著降低。以往的全球产业分工转移过程是劳动力成本趋向,哪个地方制造成本低就往哪个地方转,但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背景下,机器人可在较大程度上替代劳动力。因此,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的背景下,中国仍可能继续保留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其二,规模经济与产业配套的重要性降低。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比重迅速上升,除了劳动成本优势,产业规模及配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伴随智能制造的发展,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可能成为主流,削弱中方的优势。
其三,制造业基础的重要性会降低。过去,美国、日本、韩国等制造强国在数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很多不可言传的技术、知识。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这些知识可以借助知识经济、人工智能进行模拟、学习,甚至是追赶。这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加速发展赶超先进制造业的机会。
许召元认为,新一轮产业革命叠加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归,短期看,中低端制造业向印度、越南转移的趋势会放缓。长期来看,制造业分工的格局会呈现分散化、就地化的特征。制造业会向消费地集聚,以后在美国市场上买的服装、鞋子不一定是中国制造,也不一定是越南制造,而可能是美国制造。
面对这样的趋势,中企要加强在其他区域的生产布局,“不仅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也应该向美、日等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许召元表示,这期间,企业也不能盲目向外,要兼顾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需求与潜力。
智能制造发展不可本末倒置
制造业与新兴技术不断融合,全球资源在制造业领域的配置不断加速。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企业生产由批量化发展到定制化,且产品迭代周期加快。面对全球制造业的深刻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谭建荣指出,自主创新能力弱是中国制造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也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贸易中频遭技术和标准壁垒的原因之一。“如果企业的技术水平足够,也就无所谓壁垒了。”在谭建荣看来,外部环境也要求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智能制造是重点发展方向。“智能制造就是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用智能技术解决制造的问题。”谭建荣强调,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的打造要依托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离不开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但这些先进技术不能替代产品制造技术,只是用以帮助提高产品设计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要把设计知识、制造知识、管理知识和服务知识配置于知识库和机床中,让机床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决策,针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加工要求自主选择优化的加工方案。”谭建荣认为,通过知识库和知识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制造环节以动态传感、实时感知,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决策,才是智能制造的关键。
制造业向消费地集聚中企应加快全球布局
“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3D打印等为代表,中国正面临新一轮产业革命,并对全球制造业格局带来重大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许召元认为,中企应把握历史机遇,加速学习赶超先进制造业,并趋向消费者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产能。
在许召元看来,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低劳动力成本在制造业领域的重要性显著降低。以往的全球产业分工转移过程是劳动力成本趋向,哪个地方制造成本低就往哪个地方转,但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背景下,机器人可在较大程度上替代劳动力。因此,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的背景下,中国仍可能继续保留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其二,规模经济与产业配套的重要性降低。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比重迅速上升,除了劳动成本优势,产业规模及配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伴随智能制造的发展,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可能成为主流,削弱中方的优势。
其三,制造业基础的重要性会降低。过去,美国、日本、韩国等制造强国在数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很多不可言传的技术、知识。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这些知识可以借助知识经济、人工智能进行模拟、学习,甚至是追赶。这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加速发展赶超先进制造业的机会。
许召元认为,新一轮产业革命叠加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归,短期看,中低端制造业向印度、越南转移的趋势会放缓。长期来看,制造业分工的格局会呈现分散化、就地化的特征。制造业会向消费地集聚,以后在美国市场上买的服装、鞋子不一定是中国制造,也不一定是越南制造,而可能是美国制造。
面对这样的趋势,中企要加强在其他区域的生产布局,“不仅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也应该向美、日等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许召元表示,这期间,企业也不能盲目向外,要兼顾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需求与潜力。
智能制造发展不可本末倒置
制造业与新兴技术不断融合,全球资源在制造业领域的配置不断加速。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企业生产由批量化发展到定制化,且产品迭代周期加快。面对全球制造业的深刻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谭建荣指出,自主创新能力弱是中国制造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也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贸易中频遭技术和标准壁垒的原因之一。“如果企业的技术水平足够,也就无所谓壁垒了。”在谭建荣看来,外部环境也要求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智能制造是重点发展方向。“智能制造就是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用智能技术解决制造的问题。”谭建荣强调,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的打造要依托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离不开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但这些先进技术不能替代产品制造技术,只是用以帮助提高产品设计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要把设计知识、制造知识、管理知识和服务知识配置于知识库和机床中,让机床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决策,针对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加工要求自主选择优化的加工方案。”谭建荣认为,通过知识库和知识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制造环节以动态传感、实时感知,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决策,才是智能制造的关键。